全国劳模
当前位置: 手机版  >  了解我们  >  荣誉  >  全国劳模 > 正文

崔忠

  崔忠 

崔忠1926年出生,籍贯北京市。1949年3月,他被分配到北京的南苑航空修理厂(211厂的前身)当机械员,从事飞机修理和航空液压附件修理等工作,特级技师。他从机械员干起,后任工段长、车间主任,现已去世。

1952年6月28日,崔忠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中,他不怕吃苦,努力学习,精于钻研,积极向身边的老师傅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仅熟练地掌握了修理和装配技能,并且很快学有所长,特别是对飞机液压系统的试验很有把握。试验中发现漏气、漏油、跑水或者压力不正常等故障,他能立即判断出原因,并且手到“病”除。崔忠曾一连改进了七部试验台,解决了飞机修理的难题,保证车间按时完成修理任务,为国家创造了28000元的财富。

1955年起,崔忠任211厂13车间附件工段总工长,1958年任14车间代理工长。他在近程火箭的仿制过程中屡立战功,成功地解决发动机燃烧室和环形气瓶试验中的许多技术问题,在我国成功仿制第一枚导弹中做出了贡献。1961年,他成为211厂评出的48名工人工程师之一。

1982年7月,崔忠被任命为211厂劳动服务公司下属机电厂5车间主任。他制定了各项责任制和分配制度,打破“铁饭碗”,坚持按劳分配;与此同时,他想尽一切办法振兴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使车间折叠椅的月生产量由1000把上升到3000把以上,产值由6万元上升到20万元。他还坚持社会调查,随时掌握市场信息,打开了产品销路,车间积压的近五千把折叠椅投放全国市场后供不应求。产品有了销路,职工有了收入。车间职工每月奖金由原来的几元提高到几十元至一百元左右。

1985年,崔忠离休后,婉言谢绝了几个单位的高薪聘请,返聘回厂,负责组织生产自助,以解决老干部工资偏低和当时物价上涨给老干部带来的生活困难问题。60多岁的他,为了找任务,不辞辛苦地东奔西跑,几乎跑遍了整个市场,有时累得腰都不能伸,但仍坚持工作从不休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崔忠不仅把生产自助厂初步建立起来,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得到老干部们的一致好评,被评为1989年离休干部先进个人。

  1952年、1953、1955年,崔忠三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