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当前位置: 手机版  >  你知道吗  >  人物 > 正文

82年前钱学森的预言,今天已经应验

        在一个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的群星,(这使你)感一种“可望而不可接”的失望吧!
我们真是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


——钱学森,1935年

△钱学森


  今天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首任院长钱学森106周年诞辰。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也是罕见的理论、实践“双料”大师。他在美国期间,参与创建
美国喷气推进事业,执笔写就美国航天蓝图《迈向新高度》;回国后,他首倡发展航天事业,并亲自担任技术领导,带领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立下了不朽功勋,也为我国航天事业从大到强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作为两个大国航天蓝图的描绘者,钱学森对航天事业的发展脉络有大量经典论述,预见性极强。但鲜为人知的是,1935年,尚未赴美留学的钱学森,就已发表了一篇关于运载火箭
技术的论文,其中的许多预言,今天已经应验。

△青年钱学森


  这篇论文发表在《浙江青年》杂志第一卷第9期上,题为《火箭》。钱学森在论文中,以一则新闻引出探索宇宙的话题,提出了“征服宇宙”的志愿,而征服宇宙的工具,就是论文
的主角——“火箭”。他以生活中的案例,说明牛顿第三定律是火箭上升的理论支撑;紧接着分析了火箭会使用什么火药(推进剂),如液氧、液氢、酒精、汽油等,并列表展示了它们的排出速度和动量;随后,他分析了用于星际旅行的火箭的构造,指出,要增加火箭的推力,需使用多级火箭,如果到月球、火星则需使用更大规模的火箭;他还论述了“火箭飞机”的可行性。最后,他热情洋溢地写到:“全世界都热心于火箭了,工程家和科学家都动员了,他们努力地、忍耐地、一步一步地走向征服宇宙的路。朋友,他们每一步都是坚实的!”

△论文《火箭》配图

  钱学森的这篇文章既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又有扎实的理论分析,引人入胜,令人振奋。当年,现代火箭技术尚处萌芽期。就读于机械工程专业的钱学森,能跨专业写出这么优秀的论文,靠的是博览群书的习惯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而他研读新兴学科的动力,源自对国家的赤诚。1932年,日本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我国守军虽奋起抵抗,但在敌空军的狂轰滥炸下伤亡巨大。痛感于有国无防的现实,钱学森开始把精力投向航空等新兴学科,为强军强国而求索。

  钱学森后来回忆道:“我(在国内读大学时)是学机械工程的……但是到图书馆借读的书绝不限于此,讲飞艇、飞机和航空理论的书都读,讲美国火箭创始人戈达德的书也借来看。我记得还借过一本英国格洛尔写的专讲飞机机翼气动力学的书来读,当时虽没有完全读懂,但总算入了气动力学理论的门,这是我后来从事的一个主要专业。”
  正如钱学森所预言,在随后的几十年间,人类运载火箭技术迅速发展,多级火箭等构想成为现实。令钱学森欣慰的是,在他的引领下,火箭院人通过不懈奋斗,也突破并掌握一系
列先进的运载火箭技术,实现了广泛的应用:   

    

△“东风一号”导弹首飞成功

   

    以液氧、酒精为推进剂的“东风一号”导弹首飞成功
    1970年

  三级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成功发射我国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
  1984年
  高轨道运载火箭长征三号发射成功,其三子级采用了液氢、液氧推进剂;
  2003年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升空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
  2013年
  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了中国探测器在地外天体的首次软着陆;
  2015年
  我国首型新一代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飞成功;
  2016年6月
  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成功,全箭采用液氧、煤油推进剂;
  2016年11月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点火升空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火箭采用液氧、煤油、液氢推进剂,总推力突破千吨级,高轨运载能力达14吨级,低轨运载能力达25吨级,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跃居世界第二……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火箭院发布了《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系统规划航天运输系统的能力建设前景与发展蓝图,与老一辈航天人的夙愿一脉相承。火箭院人正奋力创造新的、更大的成绩,告慰为航天事业付出毕生精力的前辈们,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

 

△火箭院建院60周年之际,60名青年员工代表在钱学森铜像前宣誓

  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