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传承航天精神、践行强国担当,火箭院多个人物(团队)获评集团公司航天精神荣誉奖,他们的事迹里浓缩着成功背后的故事、他们的奋斗里流淌着生生不息的航天精神,他们让航天精神永续弘扬,让航天事业后继有人。
本期“传承航天精神 践行强国担当”栏目,为您介绍火箭院员工刘博在创新之路上,带领团队披荆斩棘,勇攀航天科技高峰的故事。
填补技术空白、破解领域难题、牵头实施国家重大专项研究,让从未尝试过的设计方法“由虚入实”,做“值得做却少有人做”的原始创新工作……15年来,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火箭院环境设计工程师刘博带领团队,举创新之力披荆斩棘。跨过一重重坎坷挑战,他们取得的科研成果无一不推动着专业领域的进步发展,也印证了他和团队为新时代航天事业、强军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
迈上新征程,走向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高度,“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应是新时代航天人永不磨灭的精神底色,刘博正用自己的创新奋斗,为“勇于攀登”做出生动诠释。他说,“攀登的意义也许正在于不好走的都是向上的路。”
从对成功的信仰起程
攀登的“起点”在哪里?刘博说,他的“起点”始于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这份初心只有简单的4个字:必须成功。这份坚定可以追溯到多年前他承担的一项非常“棘手”的任务。
那是一个研制进度紧张、成本约束很大的新型号产品的设计攻关任务。当时,最令大家“犯难”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设计要求:“用数学仿真的方法替代产品整体模态试验完成气动设计。”
模态参数设计是一项理论与试验联系非常紧密的工作,不做实物试验能行吗?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设计需求,刘博和身边的同事们都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们试图从各个角度思考要求的可能性,但却没有丝毫头绪。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也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以借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刘博彻夜难眠,但思来想去之后,刘博不但没有被这个难题吓倒,反而发现了任务背后蕴含的创新价值:如果能够实现这个设计要求,那么就会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同时也能够节省更多的试验成本和时间。
他对同事们说,“这样来看,虽然这是条难走的新路,但我们必须走,也必须成功。”
结合产品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分析,不断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积极寻求行业专家的支持和帮助……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他们成功实现了这个前所未有的设计要求,运用数学仿真精准高效地完成了设计任务,开拓出了一条全新的气动设计之路。
创新从哪里做起?当许多人还因为这样的疑问而踌躇不前时,刘博却早已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路在心中,更在脚下。“只要心怀对成功的信仰,敢于面对每一次挑战,就一定能越过一座座创新的‘高峰’。”
保持“方向感” 走好“脚下路”
“专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要有远见,在技术发展上做好预判和预研,‘搭高台唱大戏’。”不断地攀登、征服让刘博深刻体会到,把高远目标作为行之所向,创新就并非遥不可及。
但与此同时,刘博觉得比“站得高、望得远”更难的是在漫长的创新之路上始终保持“方向感”,而这需要每一位“攀登者”扎实走好每一步。
作为火箭院自培研究生导师,他常常向学生提到,要培养自己形成一种“职业预感”:“如果对未知的结果感到困扰时,那么就想想自己是否足够扎实地走过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如果是,那么结果就一定不会差。”
刘博的“方向感”来自于多年前他师父的一句话,“要把设计做好,必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继承不复旧、创新不弃宗。”刘博说,“当时对师父的话感触没那么深,直到后来参与了一次重要项目竞标,我才真正体会到航天人对于‘扎实’的标准到底有多高。”
那一年,刘博申请获得了一次集团公司提供的留学机会。在前往留学地的航班上,刘博一直攥着关机的手机,看着黑色的屏幕,心里很焦急,他正在等待着一个重要的消息:一个竞争激烈的竞标项目设计方案的专家复核复算结果。这是一项涉及了多项重大原始创新技术的项目,刘博深知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失,他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十几个小时里,把所有的工作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又一遍之后,他觉得“一切都没问题。”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没有对新采用的设计模型进行验证,竟成了“百密”中的“一疏”。刚下飞机,同事就给他发来消息:专家对结果的准确性深感忧虑。
如何让大家信服?要用扎实的论证来说话!于是,刚走进校园不久,刘博就一头扎进图书馆,翻出相关的理论书籍,从最基础的力学分析开始,重新推导设计模型,再次确认了自己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在多方的配合下,他和团队最终拿下了这一竞标项目。
不轻视“旧”之易,才能不失于“新”之难。这次经历让刘博感慨很深,“我们要始终牢记航天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在追求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时,一定要重视基础的工作和知识,审慎地从理论的源头审视自己的设计,这才是创新最重要的‘垫脚石’。”
踏平坎坷再出发 磨炼更稳更快的脚力
走难走的路,开辟更壮阔的领域;攀难攀的峰,发现更多未知的精彩。刘博的工作生涯像一场永无止境的攀登,他总是能够坚定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平坎坷,一次又一次地向上向远“再出发”。15年来的坚定“跋涉”让他磨炼出了“好脚力”,这几年,他在创新道路上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快了。
近年来,一种产品结构异常抖动现象频发。在刘博的带头牵引下,他负责的班组联合高校组成了专项工作团队,开展了长期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攻克了这一难关。但在研究中他们发现了一组航天产品设计中“绕不过去”、但危害更大的气动领域问题,这得到了国内多位相关顶级专家的认可。
“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十数年如一日,刘博的话语和行动始终坚定。联合多家优势单位加入研究并申报了课题、获批国家级重点专项……瞄准新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刘博正带领团队向这座新的高峰攀登。
在不停攀登的路上,刘博还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不久前,在火箭院和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刘博劳模创新工作室”获批成立,他的团队逐渐成长为一个涵盖多专业、人员稳定的工作室团队。他们致力于前瞻布局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深耕预研创新解难题,深度参与并承担技术把关、标准制定、课题竞赛、人才培养等核心主业工作。他们一起奋斗前行,共同面对困难挑战。
集团公司航天精神模范、院级专家、院劳动模范……这些年,刘博收获了不少荣誉,但跨过“成功之峰”后,刘博更加期待的是攀上更多的科技创新高峰,为航天事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他说,“我会带领团队拼搏在一线,为航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价值,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科技创新的行列中来,共同为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而向上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