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航天精神 践行强国担当
当前位置: 手机版  >  航天文化  >  传承航天精神 践行强国担当 > 正文

传承航天精神 践行强国担当|姜从斌:坚持服务国家战略 义无反顾

编者按

传承航天精神、践行强国担当,火箭院多个人物(团队)获评集团公司航天精神荣誉奖,他们的事迹里浓缩着成功背后的故事、他们的奋斗里流淌着生生不息的航天精神,他们让航天精神永续弘扬,让航天事业后继有人。

本期“传承航天精神 践行强国担当”栏目,为您介绍火箭院航天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从斌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跨界转型,带领团队采用航天技术“拓土”煤化工产业,围绕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近年来更是将世界粉煤气化技术提升到新的高度。

姜从斌,火箭院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军人,煤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在航天系统改革中,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毅然跨界转型,投身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新领域,带领团队集智攻关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打破国外垄断,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近年来更是将世界粉煤气化技术提升到新的高度。

 

主动打破“舒适区”

“原来的事业部效益非常好,业务非常成熟,自己很多产品都有专利。其中2个系列产品都是我带队负责,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竞争力非常突出。”自清华大学毕业后,姜从斌进入了当时的院11所工作,忆当年,他的言语中透露着自豪。

正是因为姜从斌出众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他被委任筹备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研制的相关工作。就这样,在姜从斌的人生里,航天与化工这两个产业,因为煤化工产业的关键设备——气化炉,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离开“舒适区”,前往全新的领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最难的还是下决心,当时家里人非常反对,但是我觉得转型进入煤化工领域非常有意义,当时中国非常缺少这样的装备,更不掌握核心技术。”姜从斌说。

事实上,长期以来,先进的洁净煤气化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对于我国几百家需要改造升级的中小氮肥企业来说,选择国外技术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是非常大的,有的无法实现原料煤本地化、有的技术投资太大等等。所以,无论从技术角度考虑,还是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考虑,我国都应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洁净、煤种适应性广的煤气化技术。航天技术“拓土”煤化工产业,无疑像黑夜里的一把火,给这个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实就是开始了一场创业。”姜从斌说,“下定决心后,就义无反顾。”姜从斌和同事们走上了煤气化技术的攻关和创业之路。

 

自我加压成全才

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看似只是一个大型煤化工装置,但其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样的道理,开发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这样的系统性工程,除了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和人才之外,也需要一个技术全能型的人统筹大局。

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虽然隶属于机械领域,与姜从斌过往的工作经历有渊源,但凡是与高科技相关的事情,往往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姜从斌创业初期面对的是多个完全陌生的学科。他只能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去攻克,把自己逼成全才。

“当时压力还是很大的,原来掌握的知识几乎用不上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姜从斌说。

那个时候,姜从斌的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对新领域充满好奇的他铆足了干劲,不断在学习中积累摸索。从核心设备、气化炉烧嘴到装置的控制、逻辑,这些内容横跨机械、化学、自动化等多个不同的领域,特别是对于逻辑上的应用,曾经让他感到无比艰难。当时外界也曾有过质疑的声音:也许气化炉的工艺你们能够搞得懂、学得会,但是整套系统的控制、操作逻辑十分复杂,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吃得透的。

姜从斌最不缺的就是不服输的精神。他带领团队在北京自学了两个月后,马不停蹄地赶往上海。在控制设备厂商那里,十几个人两个月里一边钻研逻辑图,一边在实践中摸索,除了吃饭睡觉全在工作。

就这样,经过不断学习和摸索,从工艺到设备,从控制到逻辑,他们终于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

航天工程公司的老员工说:“姜总对设备的细节了如指掌。我们在设备改进的时候需要更改一个倒角,这个数据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姜总立刻就能清楚地说出来。每次汇报工作,他也总是能立刻知道问题的关键所在。”

时至今日,只要一提到姜从斌,员工们对他的第一句评价就是:“他什么都懂,是个全才。”

终于,在姜从斌和团队的努力之下,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应用迈出了实质性一步。2008年10月13日,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的河南濮阳龙宇项目成功开车;2008年10月31日,安徽临泉化工项目成功开车。同一个月内,2套采用航天炉装置的生产线顺利开车,标志着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研制成功。经过一年的长周期运行,2009年被行业专家鉴定为“总体水平国际领先”。同时,该技术先后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列入重点推广目录。

 

创新是最好的营销

姜从斌视创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曾在《航天军转民企业构建科技创新组织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论文中写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根本手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的。

在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研究获得成功之后,姜从斌依然把创新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他带领着团队持续开展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创新,在性能优化、可靠性提高、系列化、气化原料多样化等方面不断突破。虽然2000吨级的航天炉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下游企业的需要,但是姜从斌不满足,他带领着公司技术团队启动了6.5兆帕、日投煤量3500吨航天炉的研制。该技术目前实现了当今世界煤气化技术两大突破,一是将原来粉煤气化的压力从4兆帕提高到6.5兆帕,可以进一步降低煤化工企业的全厂能耗;二是将粉煤气化的规模提高到了日投煤量3500吨,为世界最大规模,进一步提高了粉煤气化技术的经济性。

除此之外,他还推进创新技术进入国际化合作领域,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目前通过了多家跨国公司的专利FTO审查,并已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国际化业务的拓展,不但会为航天工程公司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会增加航天工程公司专利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产品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2020年,姜从斌带领团队开始将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进行相关多元转化,其中之一就是工业废盐处置,这一难题是制约医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被中国科协列为十大重大产业技术问题之一。

从破解底层科学机理、开发原创技术、创造条件实现技术验证等方式入手,航天工程公司经过3年集智攻关,最终成功掌握废盐玻璃化反应机理。

2023年9月,“高污染医药废盐快速熔融解毒及玻璃处置关键技术及示范”通过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评审。这是继“十三五”后,姜从斌带领团队再一次获得国家重大课题立项。

赢得“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神七”美誉,完成系列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迭代创新,将世界粉煤气化技术提升到新高度……一路走来,姜从斌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勇担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使命。他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传承践行航天精神,大力倡导创新发展,勇于迎难而上。在他的示范和引领下,航天工程公司正在“十四五”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实际行动书写航天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