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航天精神 践行强国担当
当前位置: 手机版  >  航天文化  >  传承航天精神 践行强国担当 > 正文

传承航天精神 践行强国担当|刘争:以振兴中国制造业为己任

  

  编者按

  精神如炬,照亮航天征程;信念如磐,夯实强国根基。在宏阔高远的历史长河中,在道阻且长的发展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样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样的高峰。

  与时代发展、强国建设同频共振,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同向发力,航天精神始终在火箭院代代传承。在国家重大工程中,航天精神照亮了成功之路;在尖端领域挑战中,航天精神转化为昂扬斗志;在改革发展大局中,航天精神凝聚成强大发展共识。

  传承航天精神、践行强国担当,火箭院多个人物(团队)获评集团公司航天精神荣誉奖,他们的事迹里浓缩着成功背后的故事、他们的奋斗里流淌着生生不息的航天精神,他们让航天精神永续弘扬,让航天事业后继有人。

  即日起,火箭院官网开设“传承航天精神 践行强国担当”栏目,带大家走近他们的故事。

 


  他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优秀学子,也是大家口中的“数控骄子”;作为数控程编工艺员,他十多年来秉承航天精神,以振兴中国制造业为己任,矢志不渝,奋勇前行,他就是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1车间刘争。


“非这里不可了!”


 

  毕业后是出国深造、继续读研还是直接去企业赚取高薪?对清华大学的刘争来说,可选择的路很多,但他却坚定地选择了国企。说起原因,就不得不谈起刘争与他的偶像柳百成院士的故事……

  柳百成院士给清华大学学生作讲座。在最后环节,白发苍苍的院士颤巍巍地站起来,如炬的目光扫过台下的学生,嗓音突然洪亮,说道:“诸位作为清华学子,当以振兴中国制造业为己任!”这句话令刘争的灵魂为之一颤。

  从这一刻起,刘争就暗下决心,把“振兴中国制造业”定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

  “国企以国家利益至上,去那里我更能为‘振兴中国制造业’作出贡献!”

  与航天事业的奇妙缘分就此开启。毕业前夕,时任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学长回母校清华大学作讲座交流,这成为了刘争第一次接触和认识航天的契机。学长口中,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强大的机械加工能力点亮了他的眼眸。随后,他迫不及待地赶赴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参观,呆立在1车间庞然巨物般的数控机床前,“何等先进、如此巨大”——心头的震撼转化为狂喜,“非这里不可了!”刘争下定了决心,在第一时间向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递交了简历,并如愿进入了1车间工艺组。 

 
在实践中成长


 

  刚到车间,初次接触到各种大型数控加工设备的刘争感到很陌生。但对于他来说,陌生感不是困难,而是惊喜。

  “学校里学的东西竟然不够用了,这下可得赶紧‘充电’。”说起那段青涩时光,刘争嘴角上扬。

  “‘振兴中国制造业’不是空想,必须要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 刘争珍惜每一次实践锻炼的机会,在生产现场跟产,虚心地向经验丰富的工艺员和操作工人请教,如饥似渴地学习编程有关理论和软件,并在实践中验证学习成果。

  当时,刘争正好接到一个为型号产品画图、编程的任务。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不知疲倦地完成了100多项零件的数字建模和程序的编制任务,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整个任务完成后,刘争不但能熟练地应用软件,编程技术也迅速提高。同时他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建模思路,方便设计更改后数控程序的修改。自此,刘争在数控加工领域初窥门径。

  勤奋编织的不仅是成功,还有进步。2007年,年仅24岁的刘争凭借高超的技术,成为“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工程”课题实际负责人。他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大量前瞻性试验,用试验数据证明了传统切削参数精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他结合型号研制任务,将先进的切削理念引入实际工艺设计之中,优化传统工艺流程。仅用了两年时间,刘争团队就完成了“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工程”一期任务,多台数控机床增效20%到50%。

  开发国内领先的角铣头五轴联动加工技术,实现型号产品异型整体铸件内腔100%机加工;解决进口五轴机床抖动问题,攻克了重点设备使用难题;开发五轴机床RTCP加工方式,提高了复杂零件加工质量稳定性……“你简直是天才!”人们这样夸奖他。但是只有刘争自己知道,收获累累硕果,靠的是日复一日付出。

  “你不知道刘争有多拼!”了解他的同事说,“有一次他不慎扭伤了脚,脚踝肿得鞋都穿不进去。车间领导让他在家休息,可他却担心工作进度受影响,硬是拄着双拐上班,没有耽误一天工作。”

  2012年,29岁的刘争成为了当时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最年轻的副主任工艺师,大家由衷地称赞他为“数控骄子”。


不服输的“犟脾气”


 

  面对难题,刘争始终保持着乐观心态,不服输、敢于挑战。

  在航天领域,有大批的零件只有角铣头才能加工。在传统工艺方法中,五轴机床附加角铣头后,无法使用五轴联动功能,只能当作四轴半使用。刘争知道后,决定攻克这一难题。经过大量的仿真试验和论证后,他自主开发了五轴机床附加直角铣头后的五轴联动功能,拓宽了该设备的加工范围,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这一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针对零件工艺编程效率低、时间长的问题,刘争提出软件二次开发的建议,并和车间工艺骨干统一标准,制作快速编程模块,使工艺编程工作得到优化,降低了工艺员编程的强度和难度,提升了效率、确保了质量。现在,工艺员只要轻点鼠标,选择合适的工艺模块进行组合,不一会儿就能完成一项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写及仿真工作。

  “车间依靠刀具管理系统、MES系统等大数据和快速编程模块,极大地提升了工艺编程、仿真的效率和质量。这一改变,刘争功不可没。”谈起刘争,1车间原主任贾师强竖起大拇指。

  氢氧发动机沟槽内壁加工,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大家的“老大难”问题。2019年,刘争将这一难题列为课题项目进行优化。有人劝刘争:“十几年无人能优化的问题,你有几成把握?别最后无法结题,白忙一场。”

  工艺人员多是犟脾气,我也不例外。‘振兴中国制造业’仅靠一人之力的确不够,但他不拼、我不拼,那岂不是永远办不到了?”

  刘争相信自己一定能解决,便开始了试验计划。在一次试验中,试剂飞溅到刘争眼里,同事连忙拉着他用纯净水清洗。可之后刘争还是坚持把这项试验做完才去就医。

  谈及此次经历,刘争也有些后怕,“要是处理不好,试剂非把眼睛烧瞎不可!可当时只想赶快完成试验。”执着攻关,刘争和同事最终攻克了氢氧发动机沟槽内壁加工这一难题,赢得了大家的赞叹。

 

  “我们这代航天人身处新时代,正是奋发图强、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刘争说,“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因为我的工作就是我的兴趣。”

  这就是刘争,一个要振兴中国制造业的“数控骄子”,一个永远不忘初心的航天赤子。